👉 评测员凛真的专栏(体质偏好——肉感至上,通道结构强依赖,软硬通吃) |
大家好,我是凛真,本期评测的是米杯MOTO。
一款酷炫的摩托握把操控伸缩档位的电动杯子。
全家福
本体x1,Type-C充电线 x1,说明书 x1(批次不同可能存在差异)
打开盒子,内部布局整齐,产品和配件被妥善固定,宛如拆开一部新手机的仪式感。
开箱细节
包装盒的设计像是“低调的艺术”。整体是白色和橙色作为底色,模仿小米的logo风格。整个包装没有任何花里胡哨的“社死”元素,十分简洁。
各项指标总结
外壳:
米杯MOTO的外观设计可以用“科技感”来形容。整体呈杯形,重量830g,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质感。
外壳采用白色为主色调,表面光滑,正面设有控制按钮,可以调节伸缩、震动功能。左侧部是Type-C充电口,充电方便快捷。
整体造型就像一个小型家电,放在床头柜或书桌上毫无违和感,还透着一股现代简约风的时尚感。要是有人看到了,你说这是保温杯就行。
腔体:
白色的内胆,贯通的通道,整体完全贴合外壳,方便安装,没有采用仿真的肉色设计和通道入口设计,不过考虑到隐蔽性和简洁性这一点的话也可以理解,内胆的大小和重量大概跟对子哈特的r20三代差不多,做的偏小巧和轻薄了,大概是为了更好的提供不同腔体的兼容性。

(与对子哈特r20三代大小对比)
中等软度,约3星。
腔体略带一点TPE的气味,清洗后明显减少不影响正常使用。出油几乎没有。
整个腔体的通道有一种赛博朋克的感觉,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颗粒大肉球或者宫颈突破的不规则设计,而是偏向于规律的点阵排布的双贯通设计。在入口以密集的凸点为主,中段增加四个凸起颗粒,后段则通过波浪螺旋作为收尾,整体看上去排布十分的整齐规律,充满了科技感,我猜想应该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电动装置的活动才这么做的。
体验如何
个人评分:3.5★
收到产品后,刚到手大概会有50—60%的初始电量,但出于安全需要,我仍然先给它先放电到充满电以完成一个循环,说明书上阐述了Type-C接口充电3.5小时充满,我实际使用下来比这个略快一点大概3小时左右可以充满,使用时间大概40-50分钟内耗尽(根据使用的功能造成不同)。
注意的是,如果你使用快充的充电线头,它并不会改变充电速度,相反的是它会更加的损耗电池,所以使用正常的充电头就可以满足需要。
音量上,当你使用的时候均开到最大档,造成的声音还是中等偏大一点的,大体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60分贝上下),如果家里有人或者是在宿舍的话还是建议到隐蔽的地方去使用。
音量大小视频参考▼
把腔体取出来进行清洗中,值得夸赞的一点是在安装和拿取的过程中,并没有出现太卡顿的感觉,整个操作十分的流畅,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太心急,因为装置与腔体安装的缝隙很小,需要注意手指位置,不然容易被划伤,如果要问为什么的话,那是因为我已经被划破了一小道口子。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腔体的规则设计,所以可以把它的通道翻出来进行冲洗这一点倒是可以让你洗得更干净,不过如果偷懒的话,直接冲也不是不可以。

(翻转过来)
首先,米杯MOTO有两种调节模式,第一种是摩托握把,第二种是按钮,两种调节模式所带来的效果各不相同:
首先关于握把的角度一共有四个(30-45-60-90度)使用摩托握把的时候通过旋转加速来调节伸缩速度,但遗憾的是它并不会在中央显示屏上显示实时码率;
这里同样把腔体取出来让大家更直观的看出装置运转原理:
使用按钮有两种调节模式:
电源键下方的第一个按钮是伸缩模式,再下方的一个按钮是震动模式,两个按钮各有九个档位,档位分布依据说明书的说明1-3档由弱到强逐步递增,4-9档为不同变频的功能档。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排列组合,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些我喜欢的按钮组合范围:震动5-9档+伸缩5-9档。
按钮功能体验:
话说这么多,终于可以正式起飞了。
官方动图 ▼
首先我只使用了按钮模式,没有使用握把。震动模式和伸缩模式都从1档起步,但很快我就发现了问题,可能是我本身对于刺激度和敏感度的阀值都比较高,所以使用前2个档位的时候对我来说不能完全说是无感吧,至少也可以说是略有触(doge),这种感觉就像是开着手动挡的汽车,然后要过红灯,忘记踩离合器突然熄火了一样。
不过好在开到第3档伸缩力度和振动频率都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有一个问题就是这里的震动模式给我的感觉更像是筋膜枪那样类型的震动感,长时间使用甚至有一点肌肉酸麻的感觉,不过总之体验还行就是了。另外关于伸缩力度上,由于整个空间其实并不大,所以他伸缩的空间是非常有限的,你通过按钮改变的只是它的伸缩频率而不是活动范围,对我个人而言,我觉得他的伸缩空间还是狭小,活动的范围可以再大一点,或许体验会更上一层楼。
最后还有非常蛋疼的一点:按钮的功能缺乏人性化的设计,你不可以自主选择档位,而是要按照固定的顺序选择。也就是说如果你按到了9档,你想回去7档你就不得不重新从1档开始按,这样下来对整个体验是大打折扣的,尤其是对于这种类型的产品来说,如果他该给你的不是舒服以及享受还有充足的便携性,而是更多的使用的困难还有较长的学习成本,那此时你应该跟我一样会是地铁老人手机的表情了。
摩托握把体验:
这里的感受其实是最好的,因为脱离了按钮的繁琐控制,你只需要用单纯的手来转动,就可以很好地控制你想要达到的效果,所以话不多说了,强者从不抱怨大环境,越是困难越要上,我直接一口气扭到底,爽飞了。另外,他采用的是双手握把,具体可以参考电动车或者摩托车的设计,右边用来控制速度,左边用来保持平衡,如果你不想用把手,你可以把它折叠起来放回去,这里的体验我个人是非常喜欢。但是我仍然想说一点,为什么不出一个固定速度的设计呢?如果你想要固定速度,你就必须要握着把手,但我们又不是在公共道路上开车,需要注意安全。所以为什么这里不能通过挤压把手的方式来固定速度呢,这样的话我还可以空出手来去看鉴赏艺术。另外,如果把握把和按钮两个功能同时开启的话,更多的感觉像是筋膜枪或者是按摩机了,带给你的更多的是复杂的挤压感,有点为了刺激而刺激了,此时此刻真的很容易联想到动画《赛博朋克:边缘行者》里出现的电动杯子,再有个幻梦就更好了。
通道体验:
因为商品的重心侧重于电动的设计,所以在通道上并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整体的结构就像是洗澡时会用的浴球的网格形状,这个逐渐的深入有着不错的挤压感和包裹感,我建议新手可以先不开电动模式,自己先起飞一下找找感觉,或者在1-3档的温和模式下使用,感觉像是被温柔的浪花轻拍,舒适又不失刺激,特别适合新手慢慢适应。不过大家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就可以,自己爽最重要。
腔体设计的一些锐评:
对我而言,这是一款不错的产品,但是难绷就难绷在它做了双贯通的设计,这在体验上的感觉有一点差强人意了,这也是我没有给4分以上的原因。由于没有宫口的顶端设计,所以就没有撞击后的回弹感,如果你把顶部的盖子盖起来的话,或许又会因为兄弟们各自的尺寸大小而顶到外壳从而产生不适感;再者,因为是双贯通,所以这就迫使你要带上雨伞来防止漏液,对我这样一个喜欢真实接触的人来说,其实还是有一点难受的,如果兄弟们不想因为自己的液体弄到装置里面产生漏电故障的情况,那还是老老实实的带上吧。
最后官方还提供了一种新的玩法,就是通过把腔体旋转,然后再塞入装置开启电源来获得更强的挤压感,这个的原理跟排空气法差不多,实际体验下来确实比正常放入感受更好,也推荐大家去尝试。
总结与选购指南
类型 | 重量(g) |
电动伸缩,震动 | 830 |
💰参考价 | 大小(cm) |
¥259 | 16.1×14.7×13.4/ 内长:贯通 |
3.5星推荐:★★★☆☆(体验新鲜,缺陷明显。摩托握把设计很戳男人的XP)
刺激:按钮模式下,1-3档温和逐渐刺激,4-9档功能档因人而异
柔软:3★中度软(腔体)
紧度:偏紧
1.摩托握把设计好用,方便手动调节速度
2.震动&伸缩模式组合多样,满足不同人群需要
1.档位切换设计不人性化,必须按固定顺序循环切换(如从9档返回7档需重头开始),影响使用体验
2.握把不能固定速度,需要持续握持
3.伸缩范围有限
4.腔体双贯通,需要注意个人卫生
1.注重隐私性的用户
2.想尝鲜电动杯子的用户
3.新手和进阶用户适用
总的来说,米杯MOTO飞机杯是一款集科技感、实用性和私密性于一身的产品,随时为你提供定制化的放松体验。适合预算充足、追求新鲜感的消费者。
希望这篇测评可以帮到您,我们下期再见!
版权声明:(◍•ᴗ•◍)✧ 本站原创禁止抄袭洗稿哦~侵权必究,法律后果自负。